五感驱动 十课筑基 ——郑州财经学院上好新生入学教育十堂课
日期:2024-12-24 11:27:37  发布人:学生工作部 

郑州财经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把握“00后”大学生思想动态和成长规律,深耕新生入学“拔节孕穗期”,广泛挖掘育人元素,主动求变,大胆尝试,逐渐探索出以培养学生信念感(Belief)、目标感(Aim)、安全感(Security)、荣校感(Identity)、规则感(Compliance)五感养成为目标指引,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环境适应教育等十大教育主题为逻辑导向的课程体系,教育引导学生上好新生入学教育“十堂大课”,筑好学生成长成才之基,扣好大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五感驱动,构建新生入学十大主题教育课程体系

(一)锚定信念感,培根铸魂,筑信仰之基

1.把稳“爱国主义”方向盘,上好“国防教育”军事课。

校内外联动强化新生国防教育,校内组织新生开展军事训练、红色电影展播等,锤炼学生意志品质;校外,与河南省全民国防教育中心、河南省人民防空技术和保障中心等部门建立稳定联系,三年间安排30000余名学生前往基地参加国防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2.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上好“使命担当”信念课。

师长引领与朋辈示范相结合,2022年以来,依托新生入学讲座和人文讲坛,相继邀请校党委书记马志军、校长吴中等58名专家走上讲台讲授思政课。同时,动员青马学员依托奋斗讲坛和青学小讲坛两大讲坛,开展党课宣讲1000余场,累计受益学生3万+,激励新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二)锚定求知感,启智润心,筑发展之基

3.用好“专业认知”敲门砖,上好“专业情感”学风课。

有机融合线上课程与线下讲座,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学校组建专家团队为12个学院和全校48个专业录制学院介绍和专业解读精品课,配合学院线下专业解读讲座,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认同感。

4.善下“发展规划”先手棋,上好“卓越发展”规划课。

秉持3E发展育人理念,学工部联合研规处、双创学院、就业指导中心3部门,整合大科园、众创空间等资源,每年开展园地参观200余次,邀请郑州华力科技公司总经理张亚飞、优秀学子郭兴润、余锐等开展优秀校友经验分享会230余场,对新生开展就业、创业和升学教育。

(三)锚定安全感,警钟长鸣,筑防范之基

5.构筑“校园安全”防火墙,上好“安全知识”教育课。

强化保卫处、网络中心等部门联动,针对新生开展“五安七进”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辅导员走访宿舍、“每月一期”安全主题班会等,促进安全知识进头脑;2024年,我校仅针对新生开展各类反诈宣讲活动530余场,有效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6.竖起“心理健康”晴雨表,上好“心灵护航”健康课。

防预结合助“心”安,近三年共开展新生心理普查19487人次,建立心理档案2万余份;面对新生举行心理剧本征集、心理剧大赛,征集作品400余幅;联合学院利用园艺、舞蹈、心理、绘画、游戏等方式开展团体辅导300余次,累计辅导新生9000+,每学年开设心理选修课10余门,覆盖近40%新生。

(四)锚定归属感,文明修身,筑认同之基

7.立好“环境适应”稳定器,上好“校园融入”暖心课。

立足新生环境适应、活动适应和生活适应三项目标,通过组织新生参加荧光夜跑、参观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助力学生适应校园环境;动员全校73个社团组织丰富二课活动,让学生建立活动适应;通过实施“学长导师制”和组建“朋辈互助小组”,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生活适应。

8.找准“校史院情”落脚点,上好“爱院荣校”认同课。

每年组织新生观看校史院情宣传片、迎新晚会、举办校歌合唱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开展《我与我的郑财故事》作品征集,引导新生感悟学校办学精神,增强新生爱校认同感。

(五)锚定规则感,知规明纪,筑守纪之基

9.绷紧“校风校纪”纪律弦,上好“校规校纪”必修课。

以“文明养成教育”“规章制度教育”为切入点,针对新生定期开展《学生管理制度汇编》大赛和“我为文明郑财代言”活动,6年来,活动累计评奖1万人次,教育引导学生12W+。

10.安装“法治观念”信号灯,上好“法治文明”警示课。

与郑州市惠济区公安分局、江山路派出所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民警进校园开展普法讲座,三年来,我校相继邀请情指中心教导员赵岩川、治安管理大队郝一帆、江山路派出所指导员赵勇、郝建忠、孙含冰等为新生开展普法讲座15场,累计受教育学生7500余人次。此外,通过召开法治主题班会、“宪法日学宪法”等活动,加强对新生法治教育。

二、潜心孕育,凝练“三化”“四结合”项目实施策略

项目深耕新生“拔节孕穗期”,融通“五感”教育理念,科学谋划教育体系,精心组织“十堂大课”,形成了“三化”“四结合”的项目特色。

“三化”即:1.教育内容课程化。以培养学生“五感”为目标驱动,建立起“育人十课”,教育课程体系严谨;2.教育形式可视化。抽调50余名人生导师组建团队,录制入学教育系统课程《学海指津》,并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课,供学生修习;3.教育考核学分化。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的学习模式修习课程并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在线参加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登录“智慧团学”二课系统换算“第二课堂”学分。

“四结合”即:1.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开拓“学习通”线上学习平台、“郑财学工”等网络平台,配合线下活动开展入学教育;2.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学工部牵头集中教育,利用开学前与开学初两周帮助新生熟悉大学生活;分散教育由12个二级学院根据自身情况与学生特点自行开展,贯穿新生大一学年。3.师长引领与朋辈示范相结合。发挥校院两级党政领导、优秀教师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全国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学生朋辈示范作用。4.适应教育与规划教育相结合项目通过基础性认知教育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为学生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三、积极推广,注重实效,项目育人成效显著

2021年获评第二届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奖

录制课程在“2023年新生入学教育思政微课征集活动”中获奖

录制课程在“2023年度河南省优质网络思政微课”活动中获奖

我校连年获评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经过近7年探索实践,项目凝聚育人共识、充实理论研究、强化校内推介、寻求校外交流,业已形成完备课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推进方式。近三年来,我校有579人投身军营,学校连年获评“征兵”“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学生积极志愿公益,爱国情怀持续激励,信念感增强;转专业率三年间由2.45%降低至0.23%,学生学习目标感明确,专业认同感增强;师生共筑平安校园,学生安全感十足;提升学校情感认同,学生荣校感树立;明德励志知规明纪,学生规则感内化,项目育人效果显著。

项目于2021年获评第二届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奖,2023年获评学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制作的《学海指津》系列入学教育视频课获河南省教育厅“2023年新生入学教育思政微课征集活动”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7年来,获省市级以上奖项48项,校级奖项23项。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我们将继续探究新生入学教育思政工作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核发:学生工作部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